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 DST)又称日光节约时制,是一种人为规定的时制。夏天太阳升得比较早,人们为了可以更早地利用日光进行活动,所以夏令时也叫Summer Time,直接翻译为夏时制或者夏令时间。[1][2] 夏令时起源于178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3])给《巴黎杂志》写的建议信,然后威廉·维莱特(William Willett[4])的《日光的浪费》和罗伯特·皮尔斯(Robert Pierce)的《皮尔斯关于日光节约的议案》造成了广泛的传播。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欧美多个国家将夏令时作为战备方案。[5]1997年,欧盟统一规定夏令时的开始时间为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日,结束时间为10月最后一个周日,[5]该规定一直延续至今。[6]1966年美国规定了夏令时的时间,各州仍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实行夏令时。[5]1919年,中国在上海、天津等地实行过夏令时,仅仅维持了一年。1988年4月-1991年10月第二次实行夏令时,1992年暂停夏令时。[7] 夏令时制度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称夏令时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对人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夏令时可以降低能源成本,但是有关节能的好处尚无定论。[8]
发展历程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