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租户技术

确保各用户间数据隔离性的技术
多租户技术(Multi-tenancy Technology)是一种软件架构技术,它是在探讨与实现如何于多用户的环境下共用相同的系统或程序组件,并且仍可确保各用户间数据的隔离性。由于云计算议题的发烧,在共用的数据中心内如何以单一系统架构与服务提供多数客户端相同甚至可客制化的服务,并且仍然可以保障客户的数据隔离,让多租户技术成为云计算技术下的显学。

发展历史

多租户技术源于1960年代,许多公司为了要使用更多的运算资源,向持有大型主机(Mainframe)的供应商租用一部份的运算资源,而这些用户经常会用到相同的应用程序,当时会以用户在登录系统时输入的数据来决定用户的帐户ID,基于这个ID,Mainframe的供应商即可利用此ID来计算运算的资源使用量,包含CPU,存储器与磁盘或磁带等,这个作法也被SAP公司用在其
产品线。
多租户技术平台
到了1990年代,应用程序服务提供者服务(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出现,它的作法与工作模式与租用大型主机时相同,不过租用的资源是在软件上,除了操作系统以外也包含了其上的应用程序,例如ERP系统或是CRM等应用,系统可能会运行在数台不同的机器上,或是在相同的主机但共享不同的数据库,以区分并计算客户的资源使用量,藉以作为计费的标准,而此技术也有效的缩减供应商的实体机器成本(因为可以在一台电子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用户所租用的应用程序进程)。到了现代,受欢迎的消费者导向Web应用程序(如Hotmail或Gmail等)也是以单一应用程序平台来支持所有的用户,这已经是多租户技术的自然演化的结果,多租户技术也可以让客户中的一部份用户得以进一步客制化他们的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