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山

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仙山位于固阳县城西北12公里处,方圆有15平方公里,是第四纪冰川造山运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是天然的花岗岩“石林”,有名的地质奇观,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仙山主峰酷似一座山神,矗立在群山之间,从山脚只有一条弯延曲折的险道可直通山顶,其余均为绝壁悬崖。山上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八戒小憩,巨鲸吞食、金鸡脱冠、仙人床、仙人台、飞来石等各种大小不同、造型逼真、形象生动的山石分布在群山之中,特别是有一巨石,上面刻满了蒙、藏、梵等文字,神秘至极,至今无人破译,被称为“天外奇石”。山间百鸟鸣叫,杂草丛生,又有山榆倒挂,野花点缀,人游其中,如入仙境。相传有一位大师长年在此修行,后神功日胜,终得道成仙。此后众僧顶礼膜拜,山间香火不绝,大仙山因此得名。[1]

历史沿革

传说毕竟为传说,从现实来看,为何塞外大漠偏偏能形成这种以怪石为貌的景观呢?是借了什么力才得以实现的吧?是海底的抬升变迁?是风化的结果?还是水的冲刷雕饰?看来也都不完全像,但又都可能参与其中。它的景致往往使人想起白云鄂博的花果山、新宝力格乡的哈布图哈萨尔纪念堂后的石山来。但分析后又觉得不像。如有相同处,那就是这些石山都生成于大漠,而更多的是它们之间生成基础的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如形状、颜色、结构、分布、岩石种类、受力情况以及形成的年代等等。从高处俯视,光线配合了岩石本身的颜色,整座山体有某种入画的感觉,再配上远远近近几处同类的山,更觉得大仙山具有了上乘的品味。大仙山的诡秘,在于山中一块矗立的巨石上雕出的整篇远古文字,没能破解。但肯定不是匈奴、鲜卑或柔然遗迹。因匈奴、鲜卑、柔然本身无文字。这些古文字给人的感觉类似岩画,同样的古朴、苍远、独到。人们只好借助于神话,说成是康悦得道升天后将自己的经文警句以法力幻化在石上,以启发后人,甚至有人还可以找到“康悦”的天然石刻落款,说这就是证据。
对这些天书,包头有专家经考证后认为,这些文字为藏文,很可能为古藏文,就像清东陵乾隆皇帝的墓中大理石壁上的藏文经文一样,还无人能看懂。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人故弄玄虚,而刻了这些天书。
相传,是外星人来此所刻,人们都称为“天外奇书”,甚为神奇。从山底到山顶仅有一条曲折险道可通,其余均是绝壁悬崖。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县城及四周美景尽收眼底,无不令人心旷神怡。为开发大仙山旅游区,先后在大仙山山脚下修建了水库和集餐饮、住宿、洗浴、娱乐为一体的“大仙山庄度假村”。山上还修建了“大仙寺”等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