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
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建同名条目
条目
历史版本
编辑
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最后的一段,长约1.5米,起自右髂窝,终于
肛门
,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1]
大肠是人体
消化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消化道
的下段。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
小肠
,其下端连接肛门。
[2]
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大肠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水分,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参与津液代谢主要是大肠吸收水分的作用,即是所谓的燥化作用。
[1]
解剖结构
大肠位于腹腔当中,其上端在阑门处,相接于小肠并与其相通,在腹腔之中来回绕行,其下端与肛门相连接。
根据现代医学
解剖学
的认识,大肠是从盲肠至
肛门
之间的粗大肠管,围绕在小肠的周围。大肠分为盲肠(包括
阑尾
)、结肠和直肠(包括
肛管
)三部分。
大肠可承接
小肠
传导而来的消化物,吸收其中的残余物与水分,最终形成粪便,从肛门处排出体外,故也称为“传导之府”“传导之官“。
大肠作为
六腑
之一,与肺互为表里关系。
解剖学位置
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
小肠
,其下端连接肛门。大肠的上端称为“回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回肠和结肠的上段;下段称为“广肠”,包括
乙状结肠
和直肠。大肠亦是一个官腔性器官,呈回环迭积之状,主要有传化糟
粕
与主津的生理机能。
生理功能
大肠的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及参与津液代谢。
传导糟粕
指大肠接收从
小肠
而来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 的水分,最终形成糟粕,排出体外。
大肠的传导作用与胃气、肺气、脾气、肾气密切相关,共同配合,完成排泄过程。
参与津液代谢
主要是大肠吸收水分的作用。若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或湿热蕴结大肠,多会出现排便异常,可出现便秘、
腹泻
、腹痛、
里急后重
、下利脓血等。
若吸收津液的能力减弱,则会出现腹痛、
肠鸣
泄泻;若有里热耗伤津液,也可出现大便秘结等现象。
生理机能
1.主传化糟粕:大肠接受
小肠
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过
肛门
有节制的排出体外,故大肠有“传道之官”之称。
2.大肠主津: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含有大量水液的食物残渣,将其中的水液吸收,使之形成粪便,即是 所谓的燥化作用。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