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

北京市东城区的文化宫
1
4
太庙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宗庙,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3]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建筑格局为矩形,共设三重城垣,太庙的主体建筑是前、中、后三座大殿,太庙内还有前琉璃门、祧庙、燎炉等景点。[4][1]
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5]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将“同堂异室“的合祀制度改为“都宫别殿”的分祀,太庙一分为九,新建八庙,新太庙建成五年后就被雷火烧毁,重修时恢复旧制。清朝沿用明代太庙。1924年北洋政府接管太庙改为和平公园。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作为分院。[6]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5]
太庙被北京市文物局列为第一批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1988年太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历史沿革

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为明清两代皇室的祖庙,与天安门西侧的社稷坛遥相呼应,形成“左祖右社”的格局。[1]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太庙发生了创建以来最大的变革,出身旁支的明世宗朱厚熜为了让自己的生父兴献王能够入太庙,力排众议,将“同堂异室“的合祀制度改为分祭。于是太庙一分为九,设九庙分别供奉历代祖先。新太庙建成五年后,九庙中的八庙都被雷火烧毁。重修时明世宗不敢再逆天而行,恢复了旧制。清朝定都北京后沿用明代太庙。清朝灭亡后,祭典废除,太庙仍归清室保管。1924年,北洋政府接管太庙改为和平公园。1931年由故宫博物院接管作为分院。[6]1950年太庙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于当年5月1日作为首都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对外开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