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

中国古代文化符号
太极图融合天地人之道以及自然、社会、人生为统一的整体思考,勾画了天地万物、阴阳变化的根据。同时,对称、对照及圆转,又体现了一种富含哲理的形式美,为中国的民族图案奠定了基本的结构原理。[1]太极图中的双鱼,鱼身弯曲圆畅,有流动不居之势;首尾衔接,有圆转不绝之感;黑白相间,形成鲜明对照。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的哲理,诠释了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原理。[2]
据传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对道家思想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后天太极图》、《八卦图》、《河图》以及《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著《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就是周敦颐所传的。周敦颐“一方面从陈抟派道家易里吸收了太极图式说并与新的解释,另一方面继承了汉唐以来义理学派的传统······成为宋明道学家解易的先驱。”
《太极图式说》是《庄子》“太极”思想在儒、道两家结出的硕果。

起源

太极图是后人根据伏羲八卦图创造出来的,被称为“中华第一图”。[3]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老子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戏称为“阴阳鱼太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