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奖牌由每一届奥运会的组委会提供,但属于国际奥委会所有,并且由国际奥委会向获胜运动员颁发。[1]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举办。只有第1和第2名优胜者才能获得奖牌,冠军得一枚银牌,亚军得一枚铜牌。[3]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东道主首次为获得前三名的优胜者分别颁发金、银、铜牌。[4]1978年制定的奥运章程规定,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不得小于60毫米,厚度不得小于3毫米,金、银牌必须用纯度为92.5%的银子制作,金牌至少要镀金6克。1984年夏季奥运会的奖牌是由洛杉矶组利为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设计的奖牌图案一直沿用至2012年。[3] 奖牌历史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以来,奥运会的种种奖励,特别是奖牌,已经历了多次的变化。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举行时,只有第1和第2名优胜者才能获得奖牌,冠军得一枚银牌,亚军得一枚铜牌。另外授予冠军橄榄枝皇冠,亚军是月桂枝皇冠。这届奥运会奖牌的直径为50毫米。奥运会奖牌的设计和制作,历来都由主办城市的组委会负责,国际奥委会和国家奥委会都不参与。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是至2023年唯一的不授予奖牌的奥运会,冠军们的奖品是值钱的艺术品。此后6届奥运会,奖牌分别由组委会独出心裁设计制作,形状各异。[3]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东道主首次为获得前三名的优胜者分别颁发金、银、铜牌。[4]1909年通过一项规定,对奖牌正面的设计实行标准化。奖牌的直径由30毫米(1908年伦敦)直到60毫米(1920年安特卫普)。1928年,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卡西奥奥利的象征胜利的设计。1928年至1968年的奖牌两面都是卡西委会聘请的艺术家杜·斯特默尔设计的,直径60毫米、厚4毫米。冠军的金牌含有24K金6.5克。奖牌置于蓝天鹅绒的小匣中以防损坏。除对获胜的选手授予奖牌外,对选手的其他奖励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所变化和发展。如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在通常的奖牌之外,组委会效仿古罗马的方式,奖给冠军们一顶栎树叶制的皇冠,此外还奖给一株小栎树,让他们带回家,栽种在他们自己选择的地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