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丝丽蚌(学名:Lamprotula fibrosa),俗名老窝子、坨子、肋纹丽蚌,是蚌科丽蚌属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这种淡水生物的贝壳壳厚、坚硬和皎白,是制作珠核的特优材料。绢丝丽蚌一般生活于水深、冬季不干枯的湖泊河流以及泥底或沙泥底,可广泛地进行移植、增殖和养殖。 生物介绍
绢丝丽蚌(Lamprotula fibrosa Heude),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古异齿亚纲、蚌目、蚌科、丽蚌属,为中国特有淡水经济蚌类。其贝壳壳厚、坚硬和皎白,是制作珠核的特优材料,亦是制造可溶性钙粉和珍珠粉的优质原料,因而经济价值极高。在中国淡水水域中可广泛地进行移植、增殖和养殖。 经济意义
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刘月英等(1965)报道了绢丝丽蚌可用于制造珠核等用途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七十年代(1979)将其归纳于《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软件动物》一书中。八十年代,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提出对绢丝丽蚌资源进行保护和增殖。九十年代,湖北省科委二度列入重点攻关项目予以资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绢丝丽蚌壳重约占体重的80%,显示其壳厚。绢丝丽蚌珍珠层厚度约占整壳厚度的83%,显示其核心体珍珠层的意义和作用。绢丝丽蚌贝壳硬度好,不易破碎,特别适宜于机械加工珠核工艺流程。绢丝丽蚌皎白如玉,在丽蚌属中首屈一指。这些优势充分说明了绢丝丽蚌不仅是制作有核珍珠业中珠核的优质材料,而且也是制造可溶性钙粉、珍珠粉和似珍珠项链、手链等首饰、装饰品的优质原料。珠核主销国外市场,国内销售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地区。可溶性钙粉、珍珠粉和首饰、装饰品广销国内外市场。因此,绢丝丽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