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肌瘤-抖音百科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发生于子宫,是由平滑肌及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随年龄增长,肌瘤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逐渐升高,35岁左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40%~60%,而在50岁上下肌瘤发病率高达70%~80%,大部分肌瘤可以没有症状,通常是在妇科查体时发现。[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与年龄、体重、孕产史、高血压、种族差异等相关。[6] 按肌瘤生长部位,子宫肌瘤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4]按照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子宫肌瘤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三类。病因可能与雌孕激素和遗传易感性[2]以及细胞因子有关[4]。主要症状为:月经改变、继发性贫血、下腹部包块、白带增多、尿频、下腹坠胀等。[2]一般根据病史、妇科体检和超声检查、宫腔镜、磁共振等辅助检查来确诊。[4] 子宫肌瘤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如出现症状可考虑进一步治疗。肌瘤小于2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月经过多或异常子宫出血症状较明显,特别是近绝经期或全身状况不宜手术者,可给予丙酸睾酮、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米非司酮等药物对症治疗。子宫大于10周妊娠大小时可选择运用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2]子宫肌瘤的预后取决于其大小和部位,经治疗可改善月经量多、下腹疼痛或痛经等症状,可一定程度地控制其生长或使肌瘤缩小。[9]平时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等方式来预防。[10] 分类
子宫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不同数量的纤维和胶原组成。[2]按肌瘤生长部位,子宫肌瘤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肌瘤(10%),其中宫颈肌瘤多为单发,后壁常见。[4]按照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三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