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中国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氏,名轲,表字不详。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2]
孟子出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年),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人,长于邹国,曾受业于战国初期儒学大师子思的学生,并由此奠定了对儒学学说的信仰。[2]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杨朱墨翟之言充盈天下,面对混乱和功利的局面,孟子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于邹国学成出仕之后,他周游齐、梁、宋、滕、薛、鲁等国,[]见过齐宣王梁惠王滕文公等君主,并积极向各国君主阐述其仁政、王道思想,期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天下统一、社会太平的愿望。晚年,孟子意识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会被诸侯所采纳之后便不再出游,与学生万章公孙丑等设问答,著《孟子》一书,记叙他的活动和阐明其各种主张,最后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在邹国去世。[3][4]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现如今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子思的思想,宣扬“仁政”,提出了“性善论”“王道之辨”“人格修养论”等思想主张。孟子在历史上的地位曾几经沉浮,其与弟子的著作《孟子》一书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迎来巅峰,由原本的子书逐渐升格为经,与《论语》并列。在这个过程中,孟子的学说也愈发被推崇,尊孟思潮愈发盛行。孟子的思想对后世政治、思想、文学等方面影响深远,开启了儒学的新领域、新范畴,意义重大,现如今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

人物生平

孟子出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其出身是当时已经没落的鲁国贵族孟孙氏,其父早亡,孟子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其母教育的深刻影响,后受业于儒学大家子思的弟子门下,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