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书楼

学海书楼
简介学海书楼‍ ‍生平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人。民国十二年(1923),为提倡国学,得香港及海外热心人士捐款,设立学海书楼,藏书数十万册,又是讲学场所。

介绍

简介
‍ 香港学海书楼创建于1923年,楼主为清末翰林赖际熙,原以“尊崇孔道,羽翼经训”为宗旨,初名“崇圣书堂”,后仿广州阮元学海堂的建制,更名为“学海书楼”。该楼藏书1,900余种,26,809册,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邓又同先生编有《学海书楼藏书目录》。香港遗老赖际熙为首,会同陈伯陶、陈望曾、苏志纲、冯博庵、罗元[xiè]等,向香港绅商游说,劝其出巨资,购经籍,并由陈伯陶、何藻翔、区大典、赖际熙于每星期轮流讲学,初租赁坚道XX号楼一层,前半藏书,后半讲学。藏书每日开放,任公众阅览。不久,得到绅商赞助,踊跃捐款,得四五万港元,购般含道18号洋楼一座,一层讲学,一层藏书,另一层则租赁与人,收取租金以作电灯、工役开支。复购得广州市清水[háo]盛季莹的藏书及《粤雅堂业书》、《图书集成》、《四部业刊》等。设藏书凡四五万册,以俞叔文为司理。在1946年后,绅商仍有捐助,其后新大会堂建成,港府将全部图书迁往。‍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