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泛指旧属宁波府的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老六县的旅居外地的宁波商人和企业家。明万历到天启年间,宁波商人在北京创立了鄞[yín]县会馆;清朝初年,又创立了浙慈会馆,这两个会馆的建立标志着宁波帮的形成;[1]到了清末民初,民间就广为流传着“无宁不成市”的说法。[2]宁波帮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3] 宁波帮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1843年上海开埠,中外贸易的中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让早期的宁波帮商人看到了新的商务契机,于是他们在金融、贸易、航运、制造等行业崭露头角,由此创造了百余个中国“第一”:第一艘商业轮船、第一家机器轧花厂(通久源轧花厂)、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批保险公司(华兴保险公司)、第一家由华人开设的证交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第一家信托公司(中易信托公司)、第一家味精厂、第一家灯泡厂等,宁波帮新式商人群体,确立了在近代中国的产业主导地位。 [3]同时宁波帮还在科技、教育、文化界等领域名人辈出,做出巨大的杰出贡献。[5] 形成发展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商人都涌向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经商,形成了商帮,当时较著名的商帮有“广帮”、“徽帮”、“闽帮”等,但有些商帮逐步衰落,销声匿迹,而“宁波帮”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港、澳、台等地的“宁波帮”企业家,更是举世闻名。江南靖士《宁波帮》诗:“多俊生东浙,去来天下通。帮帮经济竞,代代绩荣隆。捐献酬孙总,称扬忆邓公。综先览陈展,志作岂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