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bó]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淮河中游,[7]介于北纬32°51'~34°04',东经115°32'~116°49'之间,[8]南北长约150千米,东西宽约90千米,亳州市行政区域面积8374平方公里。[7]截至2024年末,亳州市常住人口为486.1万人。[2]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全市共有46个民族。[9] 亳州市地处皖西北平原区,地势总体平坦,西北高、向东南微倾斜,[10]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雨热同季。[7]亳州市自周初置焦国,秦置谯[qiáo]县,南北朝时期先后置谯郡、南兖[yǎn]州、谯州、亳州,隋改亳州为谯郡,唐改谯郡为亳州,1912年改亳州为亳县,1986年设立亳州市(县级),2000年设立地级亳州市。[11]截至2022年11月,亳州市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3县1区,其中谯城 区为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全市共有乡镇、街道88个,其中乡镇79个,街道9个。[1][12]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13]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13] 亳州市交通通信十分便利,京九铁路、青阜铁路纵贯全境,拥有2条国道和6条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建设成“井”字型高速公路网,涡河、茨淮新河航运可直接通江达海。[14]亳州市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桥头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和省域交汇中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长寿之乡、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15][16]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亳州市生产总值2007.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8.6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701.9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106.7亿元,增长5.4%。[3] 地名来历
亳州市因史属南亳故地而名,亳是商汤居住之地,古为商汤故都,南亳故城,亳字拆分,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所以又称高宅之地。[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