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闽、粤、赣三省客家地区以及广西四川台湾等客家人聚居地区。客家山歌根植于客家民众的生产劳动之中并为广大客家民众喜爱,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楚辞以及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3][2][4][5]
客家山歌以客家口语文字组词,主要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用“重章叠句”和“比喻”、“双关”的形式,每首4句,每句7字。第一、二、四句末押韵,多用平声韵。客家山歌曲调丰富,有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快板山歌、五句板山歌。新中国成立后,客家山歌得到政府的重视与扶持,每年中秋被定为“山歌节”,有众多的海内外乡亲回来观摩,开展赛歌、斗歌、山歌擂台等活动。[3][6]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标志。2006年5月,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清溪客家山歌、凤岗客家山歌、惠阳皆歌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拓展名录。[7][1][8]

历史发展

发源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