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春之战-快懂百科
寿春之战是三国时期司马氏与曹氏的一场争权斗争,这场战争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参战总兵力达五十万,也是司马氏战胜曹氏的一个决定性的战役,从此,曹氏势力再也无力反抗,司马昭完成了以晋代魏的准备,为出兵灭蜀、吴创造了条件。寿春之战预示着三分天下的局面即将结束。[1] 魏甘露二年公元年(公元257年)四月,大将军司马昭以皇帝名义召诸葛诞还魏都任司空、诸葛诞识破其调虎离山之计,拒不从召,并在五月攻杀扬州(治所寿春)刺史,聚集十余万众,储一年粮,据守在寿春,并向吴国求援。六月,司马昭统兵二十六万进至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派将军王基、陈蓦包围寿春。七月,吴国大将军孙琳大出兵欲解寿春之围,可司马昭令士兵烧尽了吴军的粮草,并且为了松懈诸葛诞等人据守寿春城的意志,司马昭散布谣言称围城大军缺粮、吴兵又将至,欲撤兵退去淮北,寿春守城军士听信谣言以为不久即可解围,放宽用粮,导致积存的粮草耗费殆[dài]尽,内乱随之而起,诸葛诞营的将军蒋班、焦彝逾城投降。次年(公元258年)正月,诸葛诞、文钦等人恐日久难守,欲突出重围,于城南同围城军激战六日,终因寡不敌众,突围未成,时城内粮尽,出降者数万。司马昭于次年(公元258年)二月二十轻取寿春。[1] 背景
曹魏后期,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见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而王凌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又不满司马氏兄弟擅权,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在当地收买人心,尽量拿出官府库中的财物广泛地赈济施舍,又屈法赦免那些有罪之人以收买众人之心,还蓄养了扬州的轻捷侠客数千人当做护卫自己的敢死队。 因为孙吴想要攻打徐,诸葛诞就请求率十万兵众去守卫寿春,又要求滨临淮水建筑一座城以防备吴人进犯。司马昭刚刚执掌朝政,长史贾充建议派遣部下去慰劳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并观察他们的志趣、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