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

唐代将军、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
4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5日),名恭,字敬德,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作尉迟恭),朔州善阳(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隋末唐初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2]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尉迟敬德因功升为朝散大夫,随刘武周起兵,为偏将,夺得晋、浍等州,击破永安王李孝基,活捉独孤怀恩。武德三年(620年),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3]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授太子左卫率。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封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贞观十一年(637年),监修洛阳老君山,拜上柱国、改封鄂国公,后任鄜、夏二州都督。[4]贞观十七年(643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还家,不问政务,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名。唐高宗显庆三年十一月甲辰日(658年12月25日),尉迟敬德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陪葬昭陵。唐高宗追认他为司徒并州都督[5]
尉迟敬德策划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后帮助李世民大破突厥、讨伐辽东,对唐朝的安定有着突出贡献。[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