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英文名:Shanhaiguan Great Wall[1]),又名临闾关,[11]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大街1号,[3]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明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京师门户,与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三大名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2][12]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的美称。[13] 山海关古称“榆关”,明代洪武年间建成山海关,明末在此爆发“甲申之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朝由此入主中原。[12][14]山海关长城全长26公里,占地面积126公顷,是由城墙、关城、南翼城、北翼城、老龙头、角山长城,配以关城的东西罗城及东边的威远城、烽火台等几部分组成,构成了左辅右弼,互为犄角的军事防御体系。[15][16]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有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17] 山海关长城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长城纵贯,一关雄踞,把山、海、关连成一气,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形成“关隘相连,烽火相望”,层层布防、步步设险、能攻易守的完善的长城防御体系。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山海关地处中国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要道,故历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