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风铃草(学名:Campanula omeiensis),属于桔梗科风铃草属的一种多年生植物。其植株高50-65厘米,根胡萝卜状,茎单生,具稀少的硬毛。峨眉风铃 草生长于海拔600米的灌丛、草地中,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峨嵋山地区。花期为6月,果期为7-9月[1]。 形态特征
峨眉风铃草是一种多年生植物,植株高50-65厘米。根胡萝卜状,直径5-15毫米。茎单生,具稀少的硬毛。基部和下部茎生叶的叶柄长5-12厘米;上部茎生叶具短叶无柄,叶片正面绿色,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3.5厘米,宽1.2-1.8厘米,背面疏生糙伏毛或具短硬毛,基部近截形或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先端渐尖或锐尖。圆锥花序顶生,花序狭窄,分支减少,有时单花;苞片线形,具糙伏毛;花梗纤细,5-15毫米,疏生糙伏毛。花萼筒部倒卵形或倒圆锥形,疏生糙伏毛;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8毫米,宽1-1.8毫米,外面被糙伏毛,先端渐尖或锐尖。花冠蓝紫色或淡蓝色,钟状,1.5-2.3厘米,外面无毛,里面白色长柔毛;裂片三角状卵形,长6-8毫米,宽约5毫米。花丝白色,基部膨大;花药线形。花柱内藏;2或3个柱头。蒴果近球形,直径3-5毫米。种子长圆形或卵形长圆形,稍压扁,长约1毫米。花期6月,果期7-9月[2]。 生活习性
峨眉风铃草偏好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的气候,喜欢充足的光照环境,能够耐受半阴。它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3℃~18℃,发芽适温为20℃~22℃。冬季温度低于2℃时,植株停止生长,茎叶开始枯黄。夏季28℃以上的高温对其生长不利,30℃~35℃以上的高温会导致叶片变黄脱落,甚至全株枯萎。风铃草喜干耐旱,忌水湿。在雨天过多或土壤排水不良的情况下,生长状况不佳,可能导致叶片变黄,植株细长,节间伸长,花朵变小。通过控制浇水可以调节植株的高度。风铃草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以富含腐殖质、疏松透气的沙质土壤最为适宜。基质pH值在5.5~6.2之间为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