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天皇

日本第52代天皇
嵯峨天皇(786年9月7日-842年7月15日)是日本第52代天皇,其在位期间为大同4年(809年)至弘仁14年(823年)。他的名字是神野,擅长书法、诗文,被列为平安时代三笔之一。嵯峨天皇大力推行“唐化”,从礼仪、服饰、殿堂建筑一直到生活方式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他不恋权位,反倒寄情琴棋书画,徜徉山水之间,是位无为而治的信奉者。他迷恋汉学,诗赋、书法、音律都有相当的造诣。嵯峨天皇的强势统治让天皇的权势有力上升,在823年退位成为治天之君到842年过世为止,共33年。他还开创了弘仁、贞观文化的文化繁荣期,借由支持留唐的密教大师空海,使平安时代前百年成为唐风与密教大兴的文化稳固期。[1]

人物生平

神野亲王在同母兄长平城天皇即位时,被立为皇太弟。平城天皇已经有高岳亲王、阿保亲王两位儿子,立神野亲王为皇太弟据说是亡父桓武天皇的意向。因此,嵯峨天皇即位后立侄子高岳亲王为皇太子。810年(弘仁元年),发生平城天皇试图恢复权力的“药子之变”。结果高岳亲王被废,不好意思立自己儿子为皇太子的嵯峨天皇将本来希望降下臣籍的异母弟大伴亲王(淳和天皇)强行立为皇太弟(这是“承和之变”的远因)。
嵯峨天皇
但不论如何,药子之变后,嵯峨天皇维持了政治上的[wěn]定,迎来了宫廷文化的一段繁盛时期(弘仁文化)。这一段时期内,班田制继续处于持续崩溃中,原本的律令也落后于社会发展,被迫进行多面修正。嵯峨就新设立了藏人和检非违使这两种职衔,称“令外官”,前者是天皇的秘书机构,后者负责京都的军事,警察和审判事务。818年(弘仁9年),公布弘仁格(格经过修改的律文,式是为律文的应用所撰写的各种细目规定),废止死刑,在日本中央政界,死刑的废止一直持续到347年以后的保元之乱前。但是,当时农业生产的形势极度严,从817年(弘仁8年)开始连续7年的蒙受旱灾,结果使当时的财政非常困难。在旱灾快结束的时候,修正了垦田永年私财法,放松了大土地所有的限制,促进荒田开发,并设置公营田、[chì]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