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站

为个人用户的专业用途而设计的计算机
工作站(Work Station)是专门设计和配置的计算机,以满足高级用户的技术或计算要求,其特点包括高性能、数据完整性、可靠性和可管理性等[12],其通常配有高分辨率的大屏、多屏显示器及容量很大的内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8],并且具有极强的信息处理和高性能的图形、图像处理功能[11],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动画设计、模拟仿真[2][3]高性能计算、科学研究[8]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域[4][5]
工作站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于1973年生产出第一台工作站样机,取名为奥托(Alto),被认为是工作站技术的重要推动者[13][14]。1980年后,工作站市场开始兴起,真正商品化的工作站产品逐渐被推出[15],美国阿波罗公司太阳微系统公司等厂商陆续推出新的工作站产品[14]。图形工作站的出现使得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空前强烈,厂商们开始开发自己的RISC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形成了竞争态势[16]。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作站销逐年提高,新一代的工作站也不断推出[17]。此时高端计算机市场仍然基本采用RISC架构和UNIX操作系统,直至1994年,微软公司英特尔发布了基于x86架构的奔腾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从而开启了市场争夺[16][18]。进入21世纪后,传统的中低端工作站市场逐渐衰退,但尽管如此,工作站仍然在某些领域保持着重要地位,逐步转型为服务于特定领域的专业用户,并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
工作站和普通电脑在外观上并没有明显的区别[19],但它们是计算机领域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设备[20],主要在硬件配置、用途定位和性能方面存在一些区别[7][8][19]。工作站有多种分类方式,常见的有根据其用途分为通用工作站和专用工作站[21],根据软、硬件平台分为基于RISC架构的UNIX系统工作站和基于Windows、Intel的PC工作站[22],根据体积和便携性分为台式工作站和移动工作站等[23]。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工作站市场中联想以42.8%占据第一的地位、戴尔位居第二、惠普位居第三[6],这些厂商提供各种类型的工作站产品,包括塔式、台式和移动工作站等,例如联想的ThinkStation系列、戴尔的Precision系列和惠普的Z系列等[24][25][26]

发展历程

早期工作站(20世纪60年代-7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