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是一种病理诊断。幼年性息肉90%以上发生在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在显微镜下息肉内为分化良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腺上皮分化成熟无异型增生,间质由大量肉芽组织构成,腺体呈不同程度的囊状扩张,贮有液体,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便,大便反复带血,便血发生在排便将完时,多在粪便的表面有一条状鲜红色血迹,不与粪便混合。幼年性息肉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幼年性息肉会引起大便带血,可导致贫血,或引起感染;出现肠套叠、腹痛、直肠脱垂等并发症。幼年性息肉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可能会复发,需定期到医院复查。

就诊科室

病因

  • 幼年性息肉病因不明,主要有以下五种推测。
  • 慢性炎症刺激
    • 肠道的慢性炎症使局部黏膜发生溃疡,结缔组织肉芽组织形成,表皮、腺上皮及下层组织增生。
  • 慢性机械刺激
    • 坚硬的粪便、肠道寄生虫等非炎症因素长期刺激,导致黏膜、腺上皮和黏膜下组织局限性增生。
  • 胚胎组织异位
    • 机体某一器官内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组合排列而形成病变。
  • 病毒感染
  • 遗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