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1
4
义和团运动是爆发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场以中国贫苦农民为主体的反帝运动。[1]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宗教方面对中国发起侵略,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使之愈发嚣张,加上连年的灾荒使得大批饥民游离土地之外,在山东民间形成了大刀会、义和拳等反洋教求自保的民间组织。这些组织迅速崛起后,遭到清政府的大力清剿。[1][2]1899年,在接连发生冠县教案、平原起义后,山东巡抚毓贤发现义和拳等组织一时难以剿灭,但可以利用他们反抗洋人,于是选择部分拳民招安成为合法组织义和团。此举遭到外国势力反对,清政府被迫罢免[]贤,另派袁世凯为山东巡抚。袁世凯到任后,带领北洋新军山东境内大力镇压义和团;而毓贤到京后,向慈禧太后提出招安义和团的建议。[3][4]1900年初,慈禧为首的清廷守旧派决定招安义和团。义和团随即在直隶地区得以壮大发展,进入京城,在天津各处设坛,烧教堂,杀洋人,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外国公使以此为借口向北京、天津强行驻兵,遭到义和团强烈反抗,八国进而组成联军入侵。[5][6][7]6月20日,义和团听从慈禧号令,涌入北京、围攻使馆,和清军中的武卫中军一起向十一国开战。在不敌八国联军,天津、北京相继失陷后,清政府为向八国求和,下令在各地剿杀义和团,义和团由此迅速消亡。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于1901年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政治愈发腐败,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而中国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9][10][11][12]
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之所以发生,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压太深所致。但义和团运动没有正确的纲领,想用大刀战胜枪炮以证明中国文明强于西方文明,并想要依靠清政府来“灭洋”,最终徒然牺牲。[13][14][15]学者陈旭麓认为,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功不可没。[6]学者郑天挺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在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挽救民族危机斗争的继续,同时也是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7]

名称与起源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