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颖

书法家,雕刻家
赵毅颖,艺名当堂,1967年出生于沈阳,是一位无党派人士及侨眷。自1987年起参与工作,曾在1994年至2004年间担任于洪区委机关报编辑。2005年至2009年,他在北京工作和学习。2011年,他再次回到于洪区委机关报担任编辑。[1][2]赵毅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同时也是辽宁省侨联书法家协会的创作指导导师。[3]

艺术经历

赵毅颖的艺术生涯始于1983年,当时他参加了辽宁电视台举办的书法班,师从多位老师。1988年,他又参加了辽宁画院的高级书法研修班,接受陈振濂刘云泉郭子绪等老师的教导。2007年,他在北京期间受到梅墨生的影响。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在1998年第3期《美术大观》上发表的《虚实均衡对位——偏旁结构位置关系解析》,以及入选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的《偏旁位移与行书连写——关于行书产生的结构性前提》。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广泛参展,并收录于《当代书法篆刻艺术大观》等出版物中。赵毅颖曾制作出尺寸仅为2毫米乘2毫米的寿山石微雕仿真壶,这一成就超过了当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自2006年春季起,他专注于史前泛红山文化黑皮玉的研究和收藏。

书法理论与创作

赵毅颖在书法理论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运用形式构成观深入探讨了书体结构的原理和规律。他对“常使左方高”结构现象进行了首次解析,并揭示了其与行书产生的重要联系。他还分析了书法发展中淘汰横画右下斜的现象,以及楚简书风衰败的原因。赵毅颖发现了偏旁结构之间普遍存在的虚实均衡对位现象,并以此解释了“隶乃始有展促之势”的原理。他的创作理念强调书写应随着个人的思想情感、工具和环境的变化而自然生发,他认为任何形式的固定模式都会导致保守、做作或懒惰。他主张任何古代作品都可以作为临摹的对象,关键在于理解其用笔和章法的发展脉络。对于赵毅颖来说,形式只是传达内心世界的媒介,而真正的核心则是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思想的探索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