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又称心脏神经症[1]、心血管神经症[5],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心脏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2]。 心脏神经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类型、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性格有关[5]。患者通常有具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主观感觉复杂多样的心血管症状,包括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等躯体症状,但临床无任何与其具有因果关系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对心脏有影响的其他躯体疾病的证据[2]。 心脏神经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更多见于更年期女性[5]。21世纪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其发病人群有增加的趋势。其临床危害主要表现在巨大精神痛苦与心理负担,严重者可影响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长期心理生理障碍有可能导致器质性疾病。因此,治疗上需采用心理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的原则,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2]。
命名
1864年,哈特肖恩(Hartshorne)观察到一种受精神因素影响 ,以自主神经系统为中介的综合征,症状涉及心血管、呼吸和肌肉系统,还有情绪障碍,将其称为“心脏肌肉耗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