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祠

为纪念忠骨烈士所建的祠堂
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仁宗皇帝纪念寇珠的祠庙,白玉堂闹东京时曾经忠烈祠题诗。民国时期三侠五义流传及广,凡有井水处比有三五书,后被蒋公借鉴成为纪念抗日烈士的陵园在各地广建。[1][2]

《三侠五义》里的忠烈祠

仁宗传旨在仁寿宫寿山福海地面丈量妥协,左边敕建寇宫人饲堂,名曰“忠烈祠”,右边敕建秦凤、余忠祠堂,名曰“双义祠”。工竣,亲诣拈香。太后懿旨,封陈林为都堂,范宗华为承信郎;将破窑改为庙宇,钦赐白银千两,香火地十顷,就叫范宗华为庙官,春秋两祭,永垂不朽。掌管忠烈祠太监,知道圣上每逢朔望必要拈香,早已预备。圣上排驾到忠烈祠,来至内殿。正面塑着忠烈寇承御之像,仍是宫妆打扮,却是站像。两边也塑着随侍的四个配像。天子朝上默祝拈香。虽不下拜,那一番恭敬,也就至诚得很。拈香已毕,仰观金像。惟有陈公公在旁,见塑像面貌如生,不觉滴下泪来。又不敢哭,连忙拭去。谁知圣上早已看见,便不肯注视,反仰面瞧了佛门宝[fān]。猛回头,见西山墙山花之内字迹淋漓,心中暗道:“此处却有何人写字?”不觉移步近前仰视,却是一首五言绝句诗,写的是:“忠烈保君王,哀哉杖下亡。芳名垂不朽,博得一炉香。”   。

忠烈祠门上的对联

白玉堂金殿面君,仁宗皇帝文考出一对联,白玉堂对答如流,这幅对联后来被仁宗皇帝贴在忠烈祠上,成为忠烈祠门上的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