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构成》是一本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教科书,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国际设计理念,试图探索并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中国设计元素。书中包含四个章节,分别是意象的构成、意象的营造、作业与实践以及实例欣赏。通过丰富的图像资料、案例分析和学生作品,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设计出高水平的作品。[1] 内容简介
包豪斯学派在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贡献在于其科学严谨的构成理论,这一理论为基础设计教育中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建立了坚实的基础系统。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工艺的进步,这些基本理论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意象构成理论作为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对于创造出优美的设计作品至关重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迫切需要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意象构成》一书应运而生,旨在满足这一需求。在现有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通常被单独教授,然而,这些学科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了避免课程间的断层,作者建议将这三门课程整合成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并让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框架。本书遵循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将三大构成融会贯通,同时强调意象思维和意象构成的原则,逐步灌输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生。[2] 教材特色
《意象构成》教材集成了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吸收了拥有悠久设计历史的国家的理念,结合了大师们的智慧和思想,致力于发掘中国传统设计的本质并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图片、案例评析以及学生的作品,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意象构成的思维方式,进而创作出高质量的设计作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