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公庙

湖南长沙望城区星城镇的寺庙
戴公庙位于望城县星城镇七峰村。[1]1997年县政府以望政199751号文上报市政府,省宗教局以湘宗复1998 1号批复将戴公庙作为宗教活动场所予以保留。戴公庙有三个,黄金东路的叫戴公庙,金星北路的叫戴公老庙,银星路的叫戴公庙。其中银星路上的是最古老的一个,一千多年历史,经历过多次历史劫难,几次被毁灭几次重建。

始建缘由

戴公庙始建于唐朝,据清同治十年《长沙县志》载记,迄今约1300余年历史。相传戴公三圣(戴宗德、戴宗仁、戴宗义三兄弟)均武艺起群,有将帅之才,见义勇为,先后七次受皇封(故该村名为七峰村)。
曾于严寒风雨中两次在洞庭湖临资口下水救船,搭救55人;还擅长医道,施财舍药、普济众生,做了无量功德,被当地乡民歌颂,后得道成真,尊称为戴公三真人,于是“乡人感思立祠祀焉”,于七封山中修建戴公庙。该庙原有戏台、正殿、附属殿宇及配房,规模宏大,近似东乡陶公庙。戴公庙弃于土改,毁于文革,后逐步恢复至现规模,世称老戴公庙。
银星路上的“老戴公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