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扁鹊(约公元前5世纪~约公元前4世纪),姬姓秦氏,名越人。渤海郡[mào]地(今河北任丘县,一说为卢地,即今山东长清县)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1][2][7][8]
据《史记》记载,扁鹊早年师从长桑君,得其秘方医书。之后周游列国,行医治病。在晋国,他治好了晋国大夫赵简子的不醒之症,获赐良田四万亩。在[guó]国,他治好了虢国太子的“尸蹶”之症,令虢国太子“起死回生”;在齐国,扁鹊三见齐桓侯,言其有病,不治将会加重,但齐桓侯不信,不久,齐桓侯病入骨髓,不治而亡。扁鹊因为医术精妙,名扬天下,而且每到一地,都能根据当地的风俗调整自己的诊治对象。在邯郸,他做妇科医生;在洛阳,他做治疗耳、目、风湿病的医生;在咸阳,他又做儿科医生。后来,秦国太医令李醯因为嫉恨扁鹊的医术,派人暗杀了扁鹊。扁鹊著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均已佚失。[1][4][5]2012年,成都地铁三号线修至天回镇时,发现一处西汉墓葬。出土了大量医学简[],即天回医简。[9]医简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门系统的医学体系。[10]
扁鹊奠定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法的基础,是脉学的创始人,并被认为是“方者之宗”,医学界称扁鹊为“古代医学的奠基者”。他创立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并培养了子豹、子阳、子明子游等弟子,开创了民间医学教育。在医学思想方面,他首先提出以阴阳来解释病因,并将脏腑经络学说结合在一起诊治疾病;他反对巫术,提倡预防思想,并提出“六不治”之说,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司马迁认为,后世把脉诊病的方法,是承袭了扁鹊的理论;范文澜称扁鹊是“总结医学经验的第一人,也是切脉治病的第一人”[1][6][11][12][13][14]

人物生平

拜师长桑君[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