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post-synaptic potential),是细胞体的突触后膜出现的超极化现象,即膜内、外电位差值增大,超过静息时膜电位的数值。[1]
IPSP是突触后膜的超极化电位,使膜电位远离兴奋电位水平。IPSP与EPSP相反,其峰值和持续时间与EPSP相似。IPSP属于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一般特征。它是一种超极化电位,由外向电流引起。通过测量IPSP的平衡电位,可以确定IPSP形成的离子基础。使用电流钳法测量膜电位和IPSP的反转电位。被测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为-74mV,反转电位为-82mV。该电位与和相近,表明IPSP的形成可能与内流或外流导致的外。[2]

特点

(1)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是Cl-内流引发的;
(2)递质是以囊泡的形式以出胞作用的方式释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