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

执行专科护理工作的医务工作者
护士(英文名Nurse),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法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2]
按归类德尔斐法,护士的分类和层级可概括为“三轨道五阶梯”。三轨道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五阶梯包括:基本层、成长层、中间层、骨干层和专家层。[4][5]
护士是从事护理活动的人员。[2]由于人类求生存的本能,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就开始了原始的医疗和护理活动。但真正意义上的护士,是随着医疗救护的需要和进步,逐步产生和发展的。[6]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国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3])率领38名护士用短短半年时间,使士兵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22%。[6][7][8]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是近代护理的创始人[1],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她开创了护理事业。“南丁格尔”也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9]1914年,我国第一次中华护士会议决定将英文Nurse(看护)译为“护士”,大会通过,沿用至今。[1]
1899年,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成立。1903年,美国开始了护士注册考试,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建立护士执业注册制度。[10]1983年,我国开始参加南丁格尔奖评选活动,[11]王琇瑛成为中国“南丁格尔奖”第一人。2003年由于我国护士在非典流行期间的突出表现,共有10名护士获得第三十九届南丁格尔奖章,是历史上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次。[11][12]2008年,我国《护士条例》施行。[2]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护士理事会联合发布《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如不采取行动,至2030年全球护士队伍缺口将高达460万人。[13]
1912年,为纪念南丁格尔对护理工作做出的贡献,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诞辰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1]1941年、1942年,毛泽东主席两次亲笔为护士题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