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冠果-抖音百科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别名文冠树、木瓜、文冠花、崖木瓜、文光果[1],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文冠果属(Xanthoceras)植物[2]。文冠果原产于中国、韩国,引种栽培于乌兹别克斯坦[3];在中国产于北部和东北部,西至宁夏、甘肃,东北至辽宁,北至内蒙古,南至河南[1]。文冠果主要生长在温带[3],常野生于海拔52-2260米的山坡、丘陵、沟谷间等处[1][4][5]。 文冠果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小枝褐红色,顶芽和侧芽具芽鳞。叶连柄长15-30厘米;小叶膜质或纸质,披针形或近卵形,顶生小叶通常3深裂。花序先叶抽出或与叶同时抽出,两性花的花序顶生,雄花序腋生,总花梗短;萼片两面被灰色绒毛;花瓣 白色,基部紫红色或黄色[1]。蒴果近球形或阔椭圆形。种子扁球状,黑色而有光泽。花期春季,果期秋初[1][4]。 文冠果种子营养价值较高,可食[1],也可榨油[6]。其木材纹理致密、结实耐用,可作为手工艺品、农具、家具等的原料[1][5]。其茎及枝叶可供药用,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4][6]。文冠果是绿化荒山的先锋树种,也是防沙改造环境与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5]。此外,文冠果花色品种多样,花期长,是珍贵的园林绿化树种和蜜源植物[5]。 历史记载
文冠果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已有上千年,其文字记载追溯可至宋朝,《笤奚渔隐丛》:“花初开白,次绿次绯次紫”,对其花的颜色进行了描述。文冠果形态特征的记载最早源自《花镜》与《农政全书》,书中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其叶形、树皮、花序、果实及可食性等。如“叶似榆而尖长,周围锯齿纹深,春开小白花成穗,每瓣中微凹,有细红筋贯之”“结实状似枳谷而三瓣,中有子一十余颗”等,可见当时对文冠果的描述已非常规范。文冠果一名来源各有不同,“文官果”源自《长安客话》中“文官果肉旋如螺.....民献是果,遂官其人,故名”。“文冠花”则源自宋朝时文官穿着从白到紫色代表了官位的从低到高,与文冠果花色的变化一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