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核桃是对核桃进行特型、特色的选择和加工后形成的有收藏价值的核桃,[4]又称作“手疗核桃”“掌珠”。[1]文玩核桃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楸[qiū]子、铁核桃和麻核桃。[5]在麻核桃、铁核桃的大品类下,文玩核桃里还有四大名品的说法,一般指的是狮子头、公子帽、官帽、鸡心。[6] 文玩核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和清朝的乾隆皇帝都是鉴赏、把玩核桃的行家,[2]文玩核桃也借此达到鼎盛,影响到了社会各个阶层,被当时朝野文人归为“四雅”(核桃、鸟笼、扇子、葫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玩核桃在一段时期内与所有传 统文化一道被归为“四旧”,无人问津。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玩核桃又开始被人们关注。[1]文玩核桃于2000年在中国开始迎来了一股热潮,2008年到2011年接近峰顶。[7]首届涞水·中国文玩核桃丰收节于2021年9月7日在河北涞水县北二环开幕。该活动使文玩核桃雕刻非遗技艺得到有序传承。[8]2023年6月,洛宁县成立全省首家文玩核桃交易市场——洛宁县官庄塬[yuán]文玩核桃交易中心。[9]洛阳市市长徐衣显于2023年10月24日亲赴官庄塬文玩核桃产业交易中心开展调研。[10] 文玩核桃在把玩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搓、揉、压、扎、捏、蹭、滚”等玩法,也被称为手疗“七”字诀,[11]可以刺激手上分布的神经反射点,从而对全身各个器官功能起到调节作用。[12]文玩核桃不仅是保健身心的玩物,也是中华文化千百年逐渐沉淀的结果,更是一种古朴的艺术品。[13]
历史发展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