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叶桉(Eucalyptus punctata DC.)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原产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分布较广,对土壤没有严格的选择。在中国(中南部、东南部)以及复活节岛、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地有引种栽培。广西右江流域是斑叶桉的栽种地,作为先锋树种。木材坚硬,抗腐性强,可用于枕木、桥梁、矿山坑木等领域。斑叶桉的树干中可提取基诺树脂,稀释后可用于治疗痢疾,直接治疗肠道下部。此外,树干还可用作漱口水,治疗喉咙松弛、牙齿松动。外用时,斑叶桉可用于治疗割伤和皮肤问题。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年版),斑叶桉被列为无危(LC)物种。 形态特征
斑叶桉乔木,高20米,树皮平滑,有斑痕,灰色,薄片状脱落。嫩枝四方形,幼态叶片薄革质,成熟叶片革质,狭披针形。伞形花序有花4-10朵,花蕾长卵形或纺锤形。萼管钟形,帽状体锥形,雄蕊长7-9毫米,花药纵裂。蒴果半球形或钟形,果缘宽,果瓣4,有时3或5,突出萼管外。花期8-10月。 植物学史
斑叶桉于1828年首次发表于《Prodr. 3: 217》。种名"punctata"源自拉丁文"punctatus",意为斑点,指油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