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噪鹛[méi](学名:Garrulax lunulatus),[4]别名:花拐拐、[2]花豹鸡。[3]雀形目噪鹛科噪鹛属鸟类,[1]体长24-28厘米,体重约85克。[6]雌雄成鸟体色相近,上体为浅褐色,[3]眼周围、眼后眉纹均为白色,形似白色眼罩。[7]额部、头顶和后颈的羽毛颜色为栗褐色,[3]在背部则有由黑色次端斑和棕白色斑端组成的鳞状斑纹;[8][7]中央的尾羽橄榄褐色至棕褐色,外侧尾羽的基部为蓝灰色,都具有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的端斑。[3] 斑背噪鹛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重庆、湖北西部。[5]栖息于1200-3660米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亚热带常绿阔叶和竹林中,和林缘疏林的灌丛、次生林和地边灌丛中。[9] 截止到2016年,斑背噪鹛物种数量比较少,且呈下降趋势。[10]2000年,斑背噪鹛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1]2016年,斑背噪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10]2021年,斑背噪鹛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2]斑背噪鹛有利于维持竹林的生态平衡,起生物防治作用。[2] 形态特征
斑背噪鹛为体长24-28厘米,体重约85克。[6]雌雄成鸟体色相近, 上体为浅褐色,[3]虹膜灰白色,[13]眼周围、眼后眉纹均为白色,形似白色眼罩。[7]上喙角质为淡黄色带点灰,下喙为淡黄色。[13]额部、头顶和后颈的羽毛颜色为栗褐色,[3]喉、头侧、颏浅栗褐色,[2]胸部和颈侧为深栗色,有白色端部。[7]各羽均有较宽的黑色次端斑和棕白色斑端,在背部则形成了明显的鳞状斑纹;[8][7]翅上半部分靠内侧的羽毛,颜色和斑纹样式与背部的相近;[2]小翼羽蓝灰色,初级覆羽黑色,二者均有白色端斑;飞羽为黑褐色,但羽端为白色,初级飞羽外沿羽缘为蓝灰色,次级飞羽外缘与背部同色。[3]腋羽为淡棕色,翅下的覆羽淡棕色。[3]腹部为白色,[7]黑色次端斑和棕白色斑端在腰部和尾上的覆羽处变得狭窄。[3]中央的尾羽橄榄褐色,外侧尾羽的基部为蓝灰色,都具有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的端斑,并从中央到最外侧逐渐增大。[3]两胁和尾下覆羽为棕色且具有黑色的细斑纹。[7]腿部覆羽几乎为纯棕色,略微具有非常窄细的次端横斑,跗跖[zhí]为肉褐色,爪的颜色比跗跖的稍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