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军区

解放战争时候的军区
晋绥军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军区的延续。1945年8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向侵华日军展开全面反攻后,中共中央军委为统一战略区的作战和行动,并实行人民军队由游击军、游击战向正规军、正规战的战略转变,决定将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从陕甘宁联防军建制中划出,重新成立晋绥军区机关,吕正操(后贺龙)任司令员,林枫(9月,李井泉代)任政治委员,续范亭、周士第任副司令员,陈漫远任参谋长,张平化任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军区机构仍存在。1949年初,部队并入第一野战军序列,但军区机构仍保留,仍由贺龙兼任司令员,李井泉兼任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命撤销。

军区介绍

晋绥军区是解放战争时候的军区。
9月12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晋绥军区将原辖的12个军分区分别组成吕梁、雁门、绥蒙3个二级军区和1个直属军分区。同时,将晋绥军区骑兵旅划归绥蒙军区建制,改称绥蒙军区骑兵旅;将晋绥军区第3军分区机关大部和特务团及第17团合编,组建独立第3旅,均归晋绥野战军建制。至此,晋绥军区下辖:第1军分区,陈漫远兼任司令员,刘长亮任政治委员;抗大第7分校,王长江任校长,杨尚高任政治委员;吕梁军区,张宗逊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3、第4、第7、第8、东9军分区);雁门军区,吕正操兼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辖第2、第5、第6、第11(绥南)军分区);绥蒙军区,姚[zhé]任司令员,张达志任政治委员(辖骑兵旅);晋绥野战军,贺龙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辖第358旅和独立第1、第2、第3旅)。该军区组成后,即与晋察冀军区部队一道发起平绥路战役,击退了向平绥路西段进犯的国民党军,收复了丰镇集宁卓资山、陶林、和林、凉城清水河托克托、萨拉齐、武川、百灵庙、四子王镇、兴和等13座县城,使大同的国民党军陷于孤立。11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吕梁军区第11、第13、第14团为基础组建独立第4旅,归晋绥军区指挥。12月,晋绥军区又将晋西工委改建为第10(晋西)军分区,归吕梁军区领导。

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