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车

进行月球探测的专用车辆
月球车是一种靠电池提供能源的短途月面交通工具,[5]又称月面车,[6]它是一种能够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专用车辆,[4]在实验室里的学名是“月面巡视探测器[7],分为无人驾驶月球车和有人驾驶月球车。[5]各种类型的月球车都具备前进、后退、转弯、爬坡、取物、采样和翻转(在跌倒后能自行翻转)等基本功能,甚至具有一定的初级人工智能特征,如识别、爬越或绕过障碍物等。[4]
1970年11月,前苏联发射的无人驾驶的“月球车”1号成功降落在月球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月球车,[4]1971年7月,美国阿波罗15”号宇航员戴维斯-R-斯科特和詹姆斯-B-欧文进行了人类首次有人驾驶的月球车行驶。[5]
2013年11月26日,中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巡视器全球征名活动结束,月球车命名“玉兔”。[8]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9]2018年8月15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启动“嫦娥四号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根据网络投票结果,评委会最终确认“玉兔二号”这一名称。[10]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11]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已于1月3日夜里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12]2019年12月20日,“玉兔二号”月球车成为世界上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3]

发展历程

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