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散郎

隋代创立的文散官名
文散官名。隋文帝置,在八郎(见“朝议郎”)中位第四,炀帝时罢。唐为文官第二十阶,从七品上,宋同。元丰改制后以代中行员行郎、侍御史。后定为第二十一阶。金以后废。

朝议郎

八郎之首(余七郎为通议、朝请、朝散、给事、承奉、儒林、文林),秩正六品上,炀帝时罢。唐为文官第十四阶,正六品上。宋废。

官制变化

隋炀帝对官阶制度又做大刀阔斧的调整,散实官、八郎八尉及43号将军一律罢废,而以九大夫及八尉构成了一个全新的阶官序列。它首尾完备而名号清晰。“大夫”居上,似在示意文职居上,同时[yòu]北朝重军功、以武号为本阶的传统,不得不以“尉”之一名为武号保留一席之地。它无疑包含着新的发展,不过把文武散阶及散实官合之为一,这虽然简洁但也失于单调,不能充分满足文武分途的现实需要,所以在实践上这个文散阶序列不得不经常用于酬奖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