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社火

本溪社火
本溪社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属于武技类,因此也称“武社火”,当地俗称“武秧歌”。杨和礼告诉记者,社火的演出,主要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本溪社火类似于京剧中的武打戏,社火在出场时通常先排兵布阵,前面有将,后面有兵卒,呈现出古老战场的气势。社火充分利用长矛、大刀、双锤等十八般兵器,显示“武”的力量,这是它的一大特点。本溪社火表演的一招一式,套路清晰,节奏急促,动作准确,使观众目不暇接。另外,本溪社火通过动作来展示故事情节,故事中的人物身份、性格用脸谱来体现。如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关羽等。服饰上,主要有战裙、快靴、花盔、靠旗等。

简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溪社火”,也称武秧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它主要流传在本溪市明山区本溪满族自治县一带。过去交通闭塞,汤河太子河在这里汇流,形成了水上运输主要通道的河运码头。那些被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所吸引的中原商贾纷至沓来,沿太子河而上冶铁、采煤,云集从业,使这里成为与中原经济、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地域。古老的中原文化在这里得到融合和传承,因太子河道是其交通要道,故而流传地域大都沿太子河上游自下而上分布,形成了这里民间文化生长的特殊地理环境。
本溪社火

活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