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杉目杉科植物
杉科学名:Taxodiaceae)隶属于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松杉纲(Coniferopsida)松杉目(Pinales),科下含10属16种,主要分布于东亚、北美及大洋洲[1]中国产5属7种,引入栽培4属7种,现存各属均为古老的孑遗类群。
杉科植物为常绿或落叶乔木树干端直,大枝轮生或近轮生。叶螺旋状排列,散生,很少交叉对生(水杉属),披针形、钻形、鳞状或条形,同一树上枝叶同型或二型。球花单性,雌雄同株,球花的雄蕊和珠鳞均螺旋状着生,很少交叉对生(水杉属);雄球花小,单生或簇生于枝顶,或排成圆锥花序状,或生于叶腋;雌球花顶生或生于去年生枝近枝顶。球果当年成熟,熟时张开,螺旋状着生或交叉对生(水杉属);种子扁平或三棱形。
杉科植物,树型挺拔美观,多数种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活化石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ides)是著名的庭院观赏树种,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池杉(Taxodium ascendens)等枝叶舒展,端庄秀丽,是园林造景难得的水生观赏乔木种类。

起源时间

化石资科表明,杉科植物的化石,最早出现于中体罗纪地层。白妥纪,几乎所有的类型都已出现,并已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其外类群之一为化石类群伏脂杉科Voltzjaceae中的一个组群。它们生活在[wǎn]二叠纪至早侏罗纪。由此可见,杉科植物的起源时间应追溯至早侏罗纪或晩三登纪,即距今约画亿年前。从古气候来看,早、中三叠纪,陆地面积扩大,浅海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干燥,到晚三叠纪,干早气候带显著缩小而转为温暧潮湿的气候环境。在晩三叠纪一中侏罗纪,我国东北及其附近地区一直是温暧潮湿气候,陆地植物极为繁盛。杉科很可能是该地区在晩三叠纪气候转变时期的产物。杉科明显喜温暖潮湿的生态习性表明,起源之后,该地区的气候又为杉科的生存和充分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态环境。而我国的南方在该时期则为炎热潮湿区或炎热干燥区。古气候资料与笔者对杉科起源时间及起源地的推测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