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训

唐朝宗室、官员、画家
李思训(653年-718年)[a][b],字建睍、建景,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出身于功勋之家,其祖父李叔良唐高祖李渊之从父弟,父李孝斌为原州长史、华阳县开国公,唐朝宗室、官员、画家。[1][2]
李思训青年时期的仕途较为顺利,[1]十四岁时被补任为崇文馆学生[c],后来先后被任命为常州司仓参军事、扬州江阳县令。[3]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后,李思训为避祸选择隐退并开始全身心投入绘画创作。神龙元年(705年),李思训重新被朝廷任用。开元初年(713年),李思训升至右武卫大将军,并封为彭国公,因其官职显赫,后世多称其为“大李将军”。[1]开元六年(718年)八月,李思训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玄宗追赠他为秦州都督,赐谥号“昭”。[3]
李思训的山水画,主要师承隋代画家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2]并加以发展,形成了笔格遒劲、金碧辉映、意境奇伟的独特风格。[1]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2]他的山水画被称为“李将军山水”。李思训对山水画审美体系的重塑,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山水美学框架,将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李思训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青绿山水”画派的奠基人之一,被朱景玄称为“国朝山水第一”,明人董其昌更尊其为“北宗”画派之祖,与“南宗”之祖王维形成鲜明对照。[1][3]宣和书谱》记载了李思训作品共十七幅,现存有《江帆楼阁图》。[5][6]

人物生平

李思训,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出身于唐朝宗室功勋之家,其祖父李叔良唐高祖李渊之从父弟,父李孝斌为原州长史,华阳县开国公。[1]李思训青年时期的仕途较为顺利,[1]十四岁时,其被补任为崇文馆学生[c]。后来他参加 “经明行修科” 科举考试,考中了该科,不久之后,朝廷又加授他 “朝散大夫[d]” 的官职。[7]任职满一年后,李思训被任命为常州司仓参军事,随后转任扬州江阳县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