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慰农

民国时期革命先烈
李慰农(1895年9月23日-1925年7月29日),原名李尔珍,又名李味农,化名锄斧、王伦,安徽巢湖市庙岗乡(现巢湖市庙岗镇[a])油坊郑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青岛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党组织负责人,民国时期革命先烈。[1][2][3][4]
1904年,李慰农进入学馆读书。1905年,李慰农考上县立高等小学,开始接触新学。辛亥革命后,李慰农考入安徽芜湖省立第二种农业学校,同时改名慰农,立志以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来拯救农业。1919年秋,华法教育会在安徽招生,李慰农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同蔡和森等50多人赴法国勤工俭学。留法期间,李慰农于1922年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底,李慰农由组织选派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底,李慰农回到上海,后被分配到山东工作。[2]1925年5月,李慰农来到青岛领导党的工作,开展革命斗争,在青岛,李慰农重点做了三项工作,即救济工人、与日本资本家谈判、建立党组织。[5]7月26日,李慰农在去小鲍岛召开秘密会议时被反动军警逮捕。[1]7月29日,李慰农在青岛团岛海滨的沙滩上被反动军警秘密杀害,时年30岁。[6]
1989年6月,青岛团市委在青岛建立了李慰农烈士雕像。[4]2018年,李慰农事迹入选《人民日报》“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系列报道之报国一生为工农。[7][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