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秦朝时期大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1][2]
李斯年少时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出师后入秦,被吕不韦赏识,保举为郎官,而后李斯游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 帝业,被任命为长史,秦王采纳他的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诸侯,离间六国君臣。[3][4]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嬴政下令驱逐六国客,李斯时为客卿,也在被逐之列。李斯上书《谏逐客书》,秦王嬴政随即取消逐客令,李斯官复原职,后升为廷尉。[1] 秦朝统一全国后,李斯成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丞相,在职期间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统一度量衡,为秦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5] 秦始皇去世后,李斯与赵高矫诏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史称“沙丘之变”。秦末时期农民起义爆发,李斯劝谏秦二世行使更严苛的律法,加强君权。后赵高为独揽大权,诬陷李斯父子伙同陈胜、吴广勾结,最终李斯被迫认罪。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市集,并被夷灭三族。[1] 生平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