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滉

朝鲜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
[huàng]朝鲜语:이황,1501年11月25日~1570年12月08日)朝鲜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朝鲜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初名瑞鸿,字景浩、季浩,号退溪、陶翁、退陶、清凉山人、真宝人。谥号文纯。朝鲜王朝庆尚道安东府礼安县温溪(今庆尚北道安东市)人。历任礼曹判书、艺文馆检阅、公州判官、丹阳郡守、大司成、大提学等官职。由于目睹历次“士祸”给士林带来的灾难,他曾多次以体弱年老为借口,向国王上书请求退职。晚年定居故乡,在退溪建立书院,从事教育和著书事业,发展了朱熹哲学,并创立退溪学派,被公认为是朝鲜儒学泰斗。在日本称为东方朱子,学说影响藤原惺窝,使之成为儒学家。著有《退溪集》(68卷)、《朱子书节要》、《启蒙传疑》、《心经释录》、《天贫图说》、《四端七情论》等。
李退溪在韩国家喻户晓,韩国政府为了纪念这位思想家,将其头像印在了1000元的韩圆上。此外,首尔特别市钟路区北部亦有一条退溪路用以纪念他。[1]

人物简介

1501年出生于庆尚北道礼安县(现安东郡陶山面)的李滉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一人养大,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然而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李滉的母亲依然严格的教育他,要求他“品行端正,专于学问”。虽生于士族门阀,但贫苦与丧父的事实令他成为被轻视的对象。从那时开始对学问产生兴趣的他,12岁便正式学习《论语》,20岁开始学习《易经》和宋明理学。1523年,22岁的李滉进入成均馆学习。他喜爱陶渊明的诗句,18岁时写有诗句《游春咏野塘》:
露草夭夭绕水涯,小塘淸活净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