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

代表作《水经注疏》
杨守敬(1839年6月2日—1915年1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湖北宜都人,原名开科,榜名恺,字鹏云,号惺悟,晚年自号邻苏老人。[1][2]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学识渊博,著述宏富,闻名中外。[1][2]
杨守敬于同治元年(1862年)中举,同治四年(1865年)考取景山宫学教习,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1]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zuǎn]修。[1]1915年1月9日,杨无疾而终,逝于北京,终年76岁。[1]杨守敬逝世后,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归葬宜都龙窝。[1]
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2][3]是科学界定“长江三峡”和“八百里清江”源头第一人,开创了地理水利学先河。[2]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3][4]其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多年,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撰写有代表巨著《水经注疏》、编绘有《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4]

人物生平

1839年6月2日,杨守敬生于宜都陆城一个商人家庭。杨守敬4岁丧父,5岁由母亲启蒙教字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