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卖刀

水浒传中故事情节
杨志卖刀,出自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的第十一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该故事讲述了杨志高太尉赶出了殿帅府后,因为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却遇到了恶霸牛二百般刁难的故事。[1][2]
在《水浒传》中,宝刀是人才的象征,卖刀则是好汉寻求人生价值体现的隐喻。“杨志卖刀”的故事是众多梁山好汉命运的缩影,他们在黑暗的社会政治环境下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从一开始宝刀蒙尘、明珠暗投,到最后弃暗投明、替天行道,富有深刻的思想意蕴。[3]

故事相关

历史上,杨志实有其人。梁山一百单八将,大多出于虚构,只有少数好汉的姓名事迹见诸史籍,杨志是其中之一。关于杨志的本事,余嘉锡先生《宋江三十六人考实》一文有较为详细的考证。该文援引史传,指出早期水浒故事的三十六员好汉中,姓名有史可考者仅十有四人。14人中,“除宋江外,考其平生事迹,可确定为梁山泊降将者,杨志、史斌(疑即史进)二人而已”。[3]
“杨志卖刀”的故事最早见于《宣和遗事》,其中记载“杨志卖刀”的故事发生在颍州,时间在宣和二年(1120年),该书的《前集》“宣和四年”条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不但指出了“杨志卖刀”的故事的时间地点,而且将其前因后果都交代得非常清楚。《宣和遗事》记载了关于宋江等人造反的情节,事情大都有事实依据,更是后来长篇小说《水浒传》的前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