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

黑龙江的最大支流
松花江(满语:ᠰᡠᠩᡤᠠᡵᡳ ᡠᠯᠠ[7]英语:Songhua River[1])古称速末水、难水、粟末水、混同江、宋瓦江等[2],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松嫩平原[13]经纬度范围在119°52'~132°31'E和41°42'~51°38'N之间[3],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7],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1]。河流全长2309千米[b]流域面积达556800平方千米[12],是中国流域面积第三大河流[6]。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分别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大兴安岭南瓮河[3]。其干流全长939千米,流域面积为185000平方千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吉林省黑龙江省[15][9],最终在佳木斯三江口汇入黑龙江[11]。主要支流有嫩江、西流松花江[a]呼兰河牡丹江[9]
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6],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热多雨,年平均气温为-3~5℃,最高达40℃,最低达-50℃[16]。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500毫米[16],平均年径流量达762亿立方米[5],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丰枯交替规律[16]。松花江上中游水量和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17]。松花江干流流域以河谷阶地地形为主,伴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平原地貌[18]。松花江流域有88种鱼类[19]、118种底栖动物、80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和23种两栖爬行动物等多种生物资源[20]
秦汉时期,松花江流域就已经是满族先民的居住地[21]长白山还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22]。松花江流域内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工业基地;流域内盛产大豆、玉米、高粱以及小麦,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1][6];流域还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是北方重要的淡水鱼产地[5]。此外该流域还拥有长白山风景区、讷殷古城等多个景区[23]

命名

东晋南北朝时,松花江上游称速末水,下游称难水。隋、唐时期,上游称粟末水,下游称那河。辽代,全河上下游均称混同江、鸭子河金代,上游称宋瓦江,下游称混同江。元代,上、下游统称为宋瓦江。从明代宣德时期开始改称松花江[2]。松花江(ᠰᡠᠩᡤᠠᡵᡳ ᡠᠯᠠ)满语为“松阿里乌拉”或“松嘎里乌拉”,即“天河”或“神水”的意思[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