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春园

柳春园
《市地名录》:“柳春园街道,南起中二街,北至镜湖路。清光绪二十八年,此路地处镜湖堤畔,因有柳树,故名。全长185米,宽8米,沥青路面。”地处中二街的柳春园小学,新建的六层教学楼,濒临波光滟滟的镜湖南岸。岸边有游船码头、知春亭等游乐设施。西南一堵照壁上,嵌一块横匾式大理石碑,镌刻“柳春园”三个遒劲大字,为著名书画家刘海粟的手迹。
正本清源,柳春园原名“留春园”。

具体介绍

众所周知,南宋词人、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又称陶塘。在烟雨墩上筑“归来堂”。他在外地做官时,视芜湖为故乡,十分怀念。作《蝶恋花·怀于湖》词云:“恰则杏花红一树,捻指来时,结子青无数。漠漠春阴缠柳絮,一天风雨将春去。春到家山须小住,芍药樱桃,更是寻芳处。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待我春应许。”这是他的代表作,广为传诵。元、明时代沿湖虽有私家小型园林,但无知名者,所以志书未见记载。只在施润章和黄钺诗文中透露一点信息,明末有张来初吏部园林、沈希韶(官御史)和沈士柱父子的沈氏园林。入清,乾隆盛世大发展,芜湖知县陈圣修大力疏浚镜湖,兴筑“琴馀别馆”,扩充园林,摘取上引张孝祥词结句首二字,定名为“留春园”。陈氏还从南京购画船两只,名“留春小舫”,黄[yuè]曾乘坐游览镜湖,有诗纪之。
道光时,留春园归画家王泽所有,改名为“希右园”。太僻奥了,叫不响,时人仍习称留春园,或园中的“长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