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类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很复杂,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其发病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最具影响。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是指过去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目前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而无阳性症状的波动,病期1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其中的“阴性症状”是指正常心理功能的缺失,涉及情感、社交和认知方面的缺陷,比如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退缩、言语贫乏等症状。而与此相对的“阳性症状”则指的是各种异常心理过程,比如幻觉、妄想、紊乱的言语和行为。残留型精神分裂症需要持续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相结合。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如果长时间不能治愈,或者病情多次复发,患者就会出现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此时,患者智力相对正常,却生活懒散,对家人缺少亲情,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打算,整天呆坐不语,丧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分裂症的慢性化发展,因此预后情况欠佳。

就诊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紊乱、脑结构功能异常、神经发育不良、功能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最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