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国际国内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况,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定义、理论和方法,但它的作者不是单纯地介绍,而是把自己也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而又不强加于人,以讨论的口吻,与读者平等对话。本书不少观点是真知灼见,适用于高等学校文科类学生。本书曾获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国家级“全国优秀奖”还在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中获教材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本版由季羡林作序。[1]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必须认清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奋力追赶,否则就必然受到惩罚。不但要追赶世界潮流,而且还要尽可能地推动潮流前进。只有这样才算是顺应潮流,与时代同步前进。
专就文学研究而言,比较文学在中国算是一门新兴学科,方兴未艾,充满了活力。这就说明,在这一方面赶上了世界潮流。最近几年以来,许多大学争相开设比较文学的课程,撰写的专著和论文日益增多,青年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涨。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来说,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对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