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漠

位于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中国四大沙地之一
毛乌素沙漠(蒙古文名:ᠮᠠᠭᠤ ᠤᠰᠤ,英文名:Mu Us Desert,Maowusu Dessert),亦称毛乌素沙地,“毛乌素”为蒙语,意为“不好的水”,为中国四大沙地之一。[1][a]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内,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陕西省榆林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东北部,为鄂尔多斯盆地组成部分之一,面积约为4.2万平方千米。受治沙工程影响,毛乌素沙漠面积正在逐年缩小。[2][3][4]
毛乌素沙漠位于中国季风区的西陲,为中温带气候,处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地貌由硬梁、软梁、滩地、丘陵、河谷组成,海拔高度在1200~1600米间,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有内外流水系发育,包括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外流河,蟒盖河、齐盖素河、尔林兔河、前庙河等内流河,且有埋藏深度不等的地下水资源。植被主体为沙蒿沙柳沙竹等沙生植被,还有草甸植被、盐生植被和沼泽植被等隐域性植被[2][5][6]
毛乌素沙漠的成因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印度板块欧亚大陆板块撞击后,受地形影响,形成干冷的大陆季风,使相关地区形成的河湖相和海相沉积物,被分选吹扬,形成黄土、沙漠和戈壁[7][8]毛乌素沙漠还受滥垦、过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自唐以来沙化程度不断加剧。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步入21世纪,政府加强对毛乌素的生态保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及封山禁牧工程等实施,使毛乌素沙漠生态环境得到好转。[7][5][9][10]
此外,毛乌素沙漠地区还有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11]、清平堡遗址[12]红碱淖[13]波浪谷[14]等人文和自然景观,亦有诗人在此留下诗篇[7][15]

名称由来